宋玉静 白蓼/摄
数字赋能,引领发展。实施数字革命,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迫切需要,更是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。短短几年,红山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、风口期,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,坚持以全面数字化转型,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现高效能治理,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。
“数字”优政
城市发展,智能为先。红山区委、政府对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进行深入研究部署,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,为各行业发展提供数字支撑,推动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。
“我们已配合红山区政府完成了人口、法人、空间地理、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,累计归集各类基础数据200万条左右。相继建成政务一体化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、智慧城管等各类智慧应用平台40余个,打通12个市级部门和58个区级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1100多项政务数据信息实现共享。”内蒙古朗坤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李大为告诉记者。
今年,城市数字大脑平台将不断优化和升级,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数据中台和可视化平台,将智慧红山建设的雪亮工程、平安城市、安全生产、环境监测、网格化治理等平台的数据逐步向城市大脑平台汇聚。
“数字”兴业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2016年,红山区就以敏锐的战略眼光,洞察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,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,瞄准主攻赛道,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。
从手机液晶显示屏到智能声学产品,红山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正逐步形成,集聚效应初具规模,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,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2021年,拓佳、恩沃、科峰三个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6.9亿元,与2020年相比增长近50%。
2021年落户红山区的赤峰安快创业谷,具有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,配备职业化服务队伍,为创业者提供政策、培训、融资等全流程、专业化服务,通过建设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,助推赤峰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目前,在孵企业50家,毕业企业21家,成功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。
在2022年自治区重点经济合作项目中的5个数字经济类项目,红山区占席2位,正是得益于红山区具备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,拥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平台、核心技术、关键企业和产业集群,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的成果初见端倪。
“数字”惠民
数字经济对红山区的影响,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规模上,也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产、生活中。
居民打开手机中的“我的新红山”,这个集73项功能于一体的APP,便可享受到一站式、全天候、零距离的综合服务。在政务服务方面,针对百姓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,开发了办事指南、办件查询等功能,实现办事前流程可查、办事中困难可询、办事后进度可看,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和透明度,让百姓办事看得到、听得懂;在生活服务方面,开发了品质红山、充值缴费、出行服务、就医服务、享购直通车、红山旅游等功能,让百姓动动手指、足不出户,衣食住行就能一键搞定,生活更加便捷。
身披荣光,不负春光。数字,构建出红山区领先的新优势,数字化正在成为红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